跳至主要內容

以“祝壽”之名——新時代前夜古代老作家的私家聚首–文史–找九宮格會議室中國作家網

新時代前夜,也即七十年月中期,對于古代老作家來說能夠是一段汗青的“空窗期”或已進進養須生活,因此相較于此階段前后的研討狀態而言,缺少正面的處置,研討者論及于此也年夜多語焉不詳。現實上,七十年月中期古代老作家不單囿于時局而“冬眠”,同時也有必定的余裕停止自我收拾并回回日常生涯,尤其是老友間的交游運動(包含通訊(話)、造訪、聚首(祝壽)、觀光、詩詞酬唱等),其中積聚著不少頗有興趣味并值得挖掘與追蹤的線索和史料。故此,本文聚焦于新時代前夜北京城古代老作家們以“祝壽”之名所召集的“聚首”,但并不尋求一掃而光,僅擇取一二,試從這一微不雅視角進進七十年月中期古代老作家的日常生涯,做一些資料的爬梳與收拾任務,并以此勾連文學史中的人事糾葛與個別際遇,力求浮現出汗青的另一面相。

一 、若何重建伴侶圈

聚首本是常事,但對七十年月中期棲身在北京城的古代文人而言,卻也并非易事。自1957年“反右”始,年夜多已經的友人便陸續削減或是中止了交往,尤其“文革”時代人際關系更趨嚴重,雖同處京城卻泥牛入海,抑或年夜街“相見不瞭解”,甚至彼此不知逝世生。“五七唆使”收回后,60年月末,中宣部、文明部、中國作家協會、中國迷信院哲學社會迷信部文學所、國民文學出書社及中國青年出書社等中心黨政機關和教導科研文藝單元的干部陸續下放至寧夏、天津、湖北、河南等地餐與加入農業休息與反動批評活動,不少年近古稀的老作家、老學者都未能幸免于此。

1960年月末至1970年月初,茅盾、葉圣陶等為數未幾留居北京的老作家也因後代兒孫下放干校或插隊落戶,成了“空巢白叟”,過著寂寞而又絕對安靜的暮年生涯。茅盾、葉圣陶早在“文革”前或初期便被免除了行政職務,盡管被分辨斥為“三十年月文藝黑線的祖瑜伽場地師爺”及“修改主義教導道路的祖師爺”,且茅盾還被“莫名其妙地‘靠邊站’”,但并未在活動中遭遇更年夜的沖擊。葉圣陶在1972年1月致友人的信中寫道:“我自1966年8月初即結束循例下班,自此家居為閑散之人。消磨歲月,惟藉閱覽。不雅翻譯小說約百種,不雅我國歷代筆記數十種,又嘗複習英語,瀏覽并繕寫英譯之毛主席著作,他則看報數種,日認為常。以此之故,閑居殊不感寂寞。偶然出訪多數老友,或不雅市場公園”。1970年1月29日茅盾夫人孔德沚病逝于北京病院,除支屬外,茅盾僅告訴老友葉圣陶一人。據茅盾1月30日日誌:“葉圣陶來談一小時許,此因吳阿姨知其住處,直接送信往,他隨即來也。午時仍未能小睡,下戰書得小曼(兒媳陳小曼——引者注)電,謂告假不準,不克不及來,故遂決議于明日下戰書二時動身到八寶山火化場”。葉圣陶在2月5日給下放河南潢川團中心“五七”干校休息的兒子葉至善的信中說起此事:

上月卅日,忽雁冰家的保姆送信來,說其夫人往世了。我當即到他家往致唁。卅一日,我和滿子由他偕同到北京病院,與屍體離別,又同送往八寶山殯葬所。老伴侶只要我一人,此外是家眷親戚十幾人罷了。當天未火葬,屍體停在一間屋里,此中先有二尸。一日下戰書,他來看我,算是稱謝。我商定緩日到他家往閑談,預備過幾日往。我很久不見他,這回接連三天,感到他老了。統一件事,三天都說一遍,這就是老的征象。

茅盾兒子韋韜也說:“‘文革’開端后,爸爸簡直隔離了與一切親朋的往來,母親的往世,親朋們來吊唁,使隔離了幾年的友誼得以靜靜地恢復,葉老就是與爸爸從頭來往的第一人”。在這種非正常的人際來往周遭的狀況與時期氣氛中,或許只要逝世生年夜事才足以轟動老友。此中頗有興趣味之處是沈葉二人“重逢”的要害是兩家的對外“聯絡員”。葉至善的老婆夏滿子陪公公同住,常代葉圣陶往看望一些多年不會晤的老伴侶,而茅盾家的保姆即“吳阿姨”亦是“聯絡員”,同夏滿子在菜場上瞭解,因此才幹“知其住處”。葉至善在《父親長長的平生》中對那時的景況有所剖露:“父親親身登門訪問又何妨呢?那時卻有很多斟酌。多年不見了,不知對方怎么樣了,有沒有出什么題目;別貿然推動門往,弄得主客都驚惶失措,雁冰師長教師和我父親就是如許,住得不算遠,好幾年不會晤”,其中的掛念、周折與默契,足見彼時彼刻汗青當事人的隱微心緒。

1971年頭,依據周恩來的唆使及“老弱病殘”政策,俞平伯、何其芳、呂叔湘等老師長教師被答應先行返京,至1972年末,年夜部門學員都陸續撤離干校。自干校返京后,年夜多老作家并未設定詳細的任務,重要閑居家中,加之那時政治氣氛已有松動跡象,老友之間中止多年的友情被從頭接續,交游逐步成為這群京城老年文人該時代生涯的重心,他們的手札、日誌、回想文字及年譜,為明天復原那時的汗青場景供給了不少佐證資料,如據《呂叔湘生平事略》錄:“1971年5月開端,一些幾年未敢接觸的老伴侶開端相互走動”,“5月25日下戰書,葉圣陶文革后第一次來訪”。1972年末臧克家自湖北咸寧干校返京后,便赴東四頭條則化部宿舍年夜院造訪茅盾,據韋韜說,“臧總是從干校回到北京后最早來探望爸爸的一位,那是在一九七二年冬。他的來訪,以及很多尚不克不及親身來訪的伴侶們的關心,使爸爸衝動不已”,如許的資料浩繁,紛歧而足,但卻展示了新時代前夜,居住北京城的古代老作家們的小我蹤影與汗青心態,如茅盾曾于1973年12月21日收到束縛前的四川故人胡錫培的來信,這是遠離28年后的初次通訊,茅盾的回信難掩衝動的心緒,對那時文藝界老友的情形頗為關懷:

你說你在五七年出了事,畢竟是什么事呢?假如你愿意,盼望你較具體地說給我聽聽。此外,《紅巖》的兩位作者,有謊言說他們逝世了,畢竟若何?艾蕪曩昔若何?現狀若何?還有沙汀,曩昔若何?現狀若何?你能不克不及告知我一、二?我這幾年沒有什么年夜變更,六八年卸文明部任務,改任政協副主席,這是沒有日常任務的一個職位。文明年夜反動前,每周有一次會,以后擱淺,此刻,各平易近主黨派中比擬年輕的人(六十歲擺佈的),每周有兩個半天的進修,此外,老並且病的,像我,就紛歧定要往了。

……

若有能夠,看常通信,講講你何處的情形。

翻看這一階段的相干資料,此中有幾人的“身影”有著較高的進場頻次,其一是胡愈之,作為平易近盟中心副主席,在“文革”初期遭遇了沖擊與批斗,后在周恩來的“親身看護”下,1972年下半年,胡愈之的處境才有所改良,開端以人年夜常委會委員的成分在《國民日報》等報刊出面,并被答應餐與加入公然的外事運動、政務會議、瀏覽外部文件及“外部新聞”,天然也并未下放干校。因此同處京城,盡管自言“靠邊”但相較于其他老伴侶,胡愈之有著較年夜的運動“空間”與“能量”,此中之一即是聯絡老友、關懷落難者,如茅盾“叛徒”題目的處理、籌備馮雪峰葬禮等。在門前蕭瑟的70年月初,胡愈之是茅盾、葉圣陶等人的常客,也因胡愈之的“穿針引線”,將散落在京城遍地的落寞文人籌聚在一路,結成一個“小圈子”,以會餐或是祝壽的情勢來彼此安慰話舊,間或有“透風報訊”之意。韋韜、陳小曼在《父親茅盾的暮年》中說起了那時“聚首”的情況:

到了文明年夜反動中期,很多老伴侶從“牛棚”中束縛出來,有的從頭被選為人年夜代表,彼此間又恢復了來往,于是老伴侶之間靜靜鼓起了祝壽之風,也是借此機遇歡聚話舊。這事是由胡愈之牽頭辦起來的。那時,胡愈老漢婦每年都要聘請一些老伴侶聚首一次,敘敘友誼,地址在前門外的豐澤園飯莊,人數以一桌為限。假設這一年正好是某一位的年夜壽,就把會餐釀成祝壽。

另一則是臧克家。自干校返京后,臧克家有較長一段時光賦閑在家,因此其那時的“主業”基礎是同鄉友的通訊與交游。1975年7月9日茅盾同妻弟婦金韻琴論及臧克家:“雁姐夫(指茅盾——引者注)說臧克家是個運動分子,愛好串門,勤于寫信,常常寫信來傳遞一些文藝界的信息,還常常抄寫一些伴侶們寫的詩詞寄給他,使他在寂寞的生涯里獲得一些欣慰。是以雁姐夫說他是個‘靈耳朵’”。翻檢臧克家這一時代的往來函件內在的事務,足以佐證茅盾的戲言非虛,臧克家的信中尤其重視交流、轉達列位文藝界伴侶的現狀,隨信附寄的舊體詩詞也激發了大師的酬唱贈答,在那時老年文人群體中呈現了“舊體詩詞熱”;同時也恰是臧克家的牽線搭橋,遠在武漢的姚雪垠得以同北京的師友獲得聯絡接觸,其《李自成》第二卷的寫作獲得了茅盾、葉圣陶、胡繩、吳組緗、馮雪峰等人的關懷和輔助。此外還有《光亮日報》文藝部編纂黎丁,他回想那時同茅盾的來往:“‘文革’中之所以較密的往來,重要是他的幾個親戚都是我的師友,而那時有些人都不敢往來,怕‘黑串聯’,必需交接,而茅公煢居一樓,可以童言無忌地聊天說地,泛論文明界的道聽途說的消息”。黎丁交游甚廣,在“文革”時代仍堅持同茅盾、葉圣陶、唐弢及巴金等人的交往與通訊,成為他們清楚文藝界情形的“窗口”與“引耳目”。

經由過程以上資料的勾連與爬梳,我們可以或許從一個正面清楚70年月初期北京老作家群體的蹤跡、景況與交游,以及在“活動”形式不那么緊急下重建“伴侶圈”的心愿與盡力。

二 、舊雨重逢:葉圣陶八十壽誕

如前文所說起,那時借祝壽之機聚首話舊在京城老年文人群體中成為一種風尚,抑或是一種劫后重逢的心思需求。葉圣陶生于1894年10月28日(農歷一八九四年玄月三十),按農歷記,1973年10月25日正值葉圣陶八十初度,王伯祥湊集了姑蘇同親及開通書店的老友在王府井年夜街康樂館為其祝壽,其日誌載:“十時一刻,命湜兒步往車站依序排列隊伍雇得一摩托三輪,十一時非常,始彳亍而來,乃偕乘以往王府年夜街康樂餐廳,至則云彬、伯寧翁婿、母女以先在,圣陶、至善、滿子及諸餐與加入者陸續來,至十二時,都到齊(所約諸位只元善之夫人以事將來)。此次定菜設定俱由伯寧承辦,因與其執事者稔,乃得公用一室設兩席,待遇與招接外賓埒。在近日為殊遇矣。一席為圣陶、滿子及頡剛、平伯、叔湘、云彬四夫妻并元善,又一席為介泉、均正、振甫、伯寧四夫妻及元善與予父子,兩座各十一人”。27日,又由胡愈之、沈茲九佳耦和楊東莼做東,邀約茅盾、楚圖南、趙樸初、馮雪峰、呂叔湘、臧克家、唐弢、陳今生在前門外煤市街南口的“豐澤園飯莊”為葉圣陶八十虛歲做壽。葉圣陶在日誌中對此有較為詳致的記錄:

本日愈之冬莼二位做東,認為余作壽為名,會多數老友于前門外豐澤園。將十一點,愈之茲九二位以車來迎,同駛往豐澤園。先到者七人,東莼、雁冰、楚圖南、趙樸初、臧克家、馮雪峰、陳今生。日常平凡可貴閑敘,今相見,皆甚歡。樸初集陳后山句見贈,錄于左方。“山河滿目開新卷,年夜放酒腸須盞干。莫欺九尺須眉白,百圍已試雪霜冷。”豐澤園肴饌頗精。食罷復閑談。至兩點半乃散。

此次聚首的受邀人選頗有講求,都為葉圣陶的平輩或后輩老友,且就政治成分而言,那時多為黨外人士。但依據今朝把握的資料來看,會餐職員的名單稍有收支,在此做一些資料的比對與考據任務。商金林所編撰的《葉圣陶年譜長編》直達引的葉圣陶1973年10月27日日誌中僅說起了十人,但其在年譜中相較日誌又彌補了“唐弢”與“呂叔湘”,合計十二人餐與加入此次祝壽。葉至善在《父親長長的平生》中對此事的論述應參考了父親日誌及年譜:“廿七日,又由私密空間愈之師長教師、東莼師長教師做東,請雁冰、圖南、次生(應為“今生”——引者注)、雪峰、叔湘、唐弢、樸初、克家諸位師長教師奉陪”,而韋韜、陳小曼在《父親茅盾的暮年》中的記敘:“爸爸第一次餐與加入這種聚首,是一九七三年十月二十七日慶賀葉圣老的八十初度,共十人,除壽星外,有胡愈之、沈茲九夫妻,有楊東莼、楚圖南、趙樸初、陳今生、馮雪峰、臧克家和爸爸”則明白說十人餐與加入,同于葉圣陶日誌所敘。查其他“當事人”的資料,此中由呂叔湘女兒呂霞、女婿酈達夫所編《呂叔湘生平事略》中記:“10月25日,午時,赴葉圣陶壽宴。”“10月27日,應胡愈之邀往豐澤園午餐,為葉圣陶慶壽”,則可作為呂叔湘餐與加入聚首的佐證資料,而唐弢能否餐與加入此次祝壽今朝并未獲得確實的資料支撐,應存疑;且葉圣陶日誌中的說法僅為“先到者七人”并非全指。

此次聚首是茅盾同馮雪峰自“反右”后十幾年來的第一次會晤。1957年8月作協黨組對“丁陳團體”的批評擴展至馮雪峰,重壓之下,1957年8月28日茅盾曾向邵荃麟(時任中國作協副主席兼黨組書記)寫了一封“抱怨信”:“我明天向你抱怨,就是要請你轉告《國民日報》八版和《中國青年》編纂部,我此刻不克不及為他們寫文章。他們簡直天天來德律風催,我告以病了,他們似乎不信任”“能否請您便直達告:不要來催了。一旦我腦病好了,能寫,天然會寫”。茅盾的“病假”時效不長,9月17日便列席了中國作協黨組擴展會總結年夜會,頒發了題為《明辨年夜是年夜非、持續思惟改革》的講話,批駁“馮雪峰曩昔在上海的反黨的詭計,是聳人聽聞的。我在會上聽了很多同道所檢舉的現實以后,曩昔的一些汗青題目,這才完整弄清。本來抗戰前夜,上海文藝界不連合的景象是雪峰的野心和胡風的野心相互勾搭並且相互應用的成果!”此后,茅盾和馮雪峰便中止了聯絡接觸。1972年10月5日馮雪峰分開湖北均縣丹江“五七”干校返京,途中探望了洛陽的女兒馮雪明,10日抵京,后被設定至魯迅著作編纂組居家辦公。唐弢曾記馮雪峰那時的情況:“大要是1973年吧,我往看雪峰同道(紅日路居所)。他棲身、任務前提很是差,是用一個帳幕離隔的,很小的一塊。我一共往過他家兩次。第一次往看他,他很興奮,他的小外孫在身邊,絮絮地談了很多話。從他女兒馮雪明(她曾在上海戲劇專迷信校聽過我的課,比擬熟悉)一向談到常來看望的胡愈之,最后談到文學,他說他還想寫長篇”。胡愈之同馮雪峰并未因“反右”中止交往,“回憶雪峰在那些含冤負屈,病魔纏身的日子里,是我們家里的常客。他的住處離我家不遠,他愛好步行來作夜訪,我們對坐吸煙,閑談,一談就是三更”“1972年,雪峰從干校回到北京,頓時就跑來看我和茲九”,因此胡愈之邀約馮雪峰赴葉圣陶壽宴,是從頭將馮雪峰拉回了已經的“伴侶圈”,也接續了茅盾與馮雪峰因“活動”而自願中止的數十年的友誼。1974年冬,駱賓基受老友聶紺弩夫人周穎所托,登門拜請茅盾向周恩來提出聶紺弩的軟禁題目,從駱賓基處得知馮雪峰疑患肺癌,服中藥需麝噴鼻做藥引,便將尼泊爾王子代表團高朋所贈麝噴鼻托胡愈之轉交馮雪峰。

因1973年僅是葉圣陶八十初度,故在壽宴上大師又商定1974年八十整壽再為葉圣陶祝嘏,也即1974年10月19日葉圣陶、胡愈之、沈茲九、茅盾、馮雪峰、林礪儒、陳今生、羅叔章、楊東莼佳耦及陳翰生佳耦的“十二老噴鼻山游”。葉圣陶日誌極詳,錄如下:

前日愈之來德律風相約,以本日游噴鼻山。晨將九點,愈之佳耦車至,同載出城,駛一小時許而抵噴鼻山飯館。同時到者有雁冰與馮雪峰。東莼佳耦、陳今生、林老、陳翰生佳耦則已先至。談敘有頃,出飯館之門,漸漸閑步。彼此皆憚多走,則于日光中鵠立閑談,遠望松樹與山色。山上已有由黃轉紅之葉片,尚未臻冶艷。看紅葉實僅項目,重要在老友見面閑話罷了。既而又有羅叔章至。十二人共進餐廳會餐。此噴鼻山飯館近加修整,供中外人士周末憩息,故所冶肴饌頗不惡。飲紹興酒,余飲最多,亦不外五六杯罷了。詢之東莼,則本日作東者彼與今生二人也。食畢又閑談,又步行遠望,三點登車返城。

1974年10月20日,葉圣陶致俞平伯信中亦說起:“昨日與愈之東莼雁冰諸友游噴鼻山。看山上略有紅意,說不上紅艷。十數人皆走不動,略作彷徨,未事登陟。聚食而外,閑談為多。”臧克家或因肺病而并未餐與加入此行,馮雪峰的肺癌此時髦未確診,羅叔章應是沈茲九好友的關系被邀同游。正如葉圣陶日誌所示“看紅葉實僅項目,重要在老友見面閑話罷了”,游罷后其興趣不減,晝夜構想,于21日下戰書作詞《菩薩蠻》:“天空氣爽秋云斂,相攜郊外尋秋艷。不效白噴鼻山,聯肩夸老年。亦非不及義,談敘無拘系。松下仰晴空,連峰染漸紅。”,詞前弁言稱“楊東莼、陳今生招游噴鼻山,作詞寄同游諸友。……東莼夫人翰生夫人之年事不詳,此外十人皆在七十以上”。茅盾收到葉圣陶新詞后亦“次韻奉答”:“游興豈為高齡斂,童顏白髮添明艷。扶杖訪秋山,別來已十年。解頤躲勝義,宇宙亦匏系。云散日當空,山水一脈紅”。現雖無從知曉那時“無拘系”之“談敘”的內在的事務,但仍能從葉圣陶與茅盾的酬唱之作中體察老友同游之樂背后諸如“躲勝義”“亦匏系”的復雜心情。

三、遲來的聚首:茅盾八十壽宴

由于為葉圣陶祝壽的緣故,臧克家亦留意并知悉了茅盾生辰快要,對其八十誕辰頗為上心,早早便謀劃籌措祝壽事宜。1974年6月13日臧克家致信茅盾:“您的七十八歲誕辰快到了,先行慶祝。后年八十年夜壽時,定邀老友杯酒祝嘏”,茅盾回信道:“性命無常,我不敢自負必能活到八十歲。然盛情至感”。至第二年9月16日臧克家再次致信茅盾:“您來歲八十年夜壽,屆時擬與諸老友杯酒祝嘏。這二日,草了一首祝壽詩(……),務求矯正。我想定稿之后,托美術家曹辛之師長教師刻在竹筒上,奉贈您,以表心意”。1976年1月28日臧克家信中正式向茅盾提出祝壽打算:“本年七月四日,您八十年夜壽。靖華同道同月十四日,也是八十,我決議由我宴請你們二老,名單已擬定,屆時與您磋商決議,全約老文友”。然就在此信收回后不久,情勢風云漸變。6月26日臧克家派人向茅盾送往題有祝壽舊體詩《為茅盾師長教師祝嘏》的宣紙留念冊及賀信,《父親茅盾的暮年》中記錄了這封并未收錄于《臧克家選集》手札卷中的賀信,信中臧克家打起了“退堂鼓”:

欣逢您八十誕辰,謹書俚句,聊表賀忱,心噴鼻一瓣,想不以微薄見哂也。為您的壽誕,年來即縈系于懷,本擬邀集老友,杯酒祝嘏,名單幾回再三考慮,年夜致已定。但想到面前目今批舞蹈場地鄧活動正嚴重停止。又值暑熱,大師均忙,也怕您的身材不克不及支撐時光過長,與友朋交流看法,燕集一事,俟諸將來為宜。我與雪垠將于七月三日上午九時前分頭登門趨謁。

同日,姚雪垠亦修書一封給茅盾:“七月四日是您八十年夜壽,本來同克家預計約幾個伴侶一路恭祝。邇來感到氣象熱,在飯館中吃飯也不便利,等秋天涼快時補行。猜想七月四日您家中主人能夠多,我預計在七月三日或五日前往看您,一則向您祝壽,二則向您報告請示半年來任務情形”,顯然臧克家先前已同姚雪垠經由過程氣了,但暫緩祝壽聚首的緣由卻稍有收支,姚雪垠僅以天熱未便為由,臧克家卻在信中慮及“面前目今批鄧活動正嚴重停止”,顯然政治風險是臧克家畏縮的重要原因而暑熱、人忙及身材未便僅是“添頭”。6月27日,茅盾分辨復信二人。茅盾批准了臧克家的提議:

奉讀手書及賀賤辰錦冊,既感且愧,獎飾過當,更增慚愧。虛度八十,回想昔年,雖復盡力,求不落后,但才識所限,徒呼負負;朋輩如兄,盡塵而馳,共時期進步,此則我之典范,賀我者當還以祝兄也。杯酒敘舊,于今不宜,當俟異日,我亦有同感。承示擬于七月三日上午枉賀,亦不敢當,但既蒙見愛,不敢固辭,請于同日下戰書三時若何?因上午擬赴病院復診也。一日或二日仍當德律風聯絡接觸。

雪垠兄信來,謂擬于三日或五日,已復請三日或五日下戰書均可。大略上午我都有些事也。

茅盾的回信顯然懂得臧克家的掛念,所謂“杯酒敘舊,于今不宜,當俟異日,我亦有同感”便是此意,但給姚雪垠的回信卻頗分歧:

八十賤辰,克家兄斟酌俟氣象秋涼后再謀一敘,我則認為秋涼后亦不用畫蛇添足;但故人故交同在京華,共聚宴談,亦一快事。屆時乞容我布置,為兄高文一二卷殺青賀,并為克家七十壽也。承示擬于七月三日,或五日枉顧快談,甚洽所愿,惟請于午后。

茅盾的反映各別大要是由於姚臧二人來信之先后,茅盾在閱姚雪垠信后僅認為臧克家是因暑熱的緣故推延聚首并漫不經心,以為“不用畫蛇添足”而保持老友京華共聚。在復信姚雪垠后又接臧克家信,便認識到其中眉目與緊要之處,故并未保持聚首打算。但在未接到臧信前,茅盾似乎并未過多斟酌此舉能夠招致的“風險”,由此亦可見那時茅盾與臧克家對于時局的敏感水平與立場差別。茅盾雖閑居但并非不知曉那時的“活動”,作為政協副主席的茅盾仍帶病餐與加入了三次政協的“組聯”批鄧年夜會,這在1976年6月12日致臧克家信中有所說起,也曾委托韋韜代其寫過一篇亮相文章。而臧克家此時已然卷進了“批鄧、回擊右傾昭雪風”活動的海潮中,在《詩刊》5月號頒發了組詩《八億國民齊咆哮》及在《北京文藝》第7期頒發《走在輝煌的五·七年夜道上——五·七干校贊歌》,但也是以在1977年掉往了人年夜代表標準。1977年11月28日臧克家寫長信向馮牧傾吐或是求援:“‘人年夜代表事’,你了解了。……題家教目全在寫了‘批鄧’的詩,影響欠好。”“葛洛同道來德律風,約我寫‘批鄧’詩。在這種情勢下,我不寫不可,就寫了。由於是敷衍,亂寫一通,寫得甚壞。”“但在華主席引導下,情勢年夜好之秋,諸老友、諸戰友,均紛紜出來運動,我反而由於一首詩,弄得影響欠好,心里慨但是又欣然。這心境,想可懂得與體諒”。這天然是后話。而1976原定于年7月4日的茅盾八十壽宴也因“時局”之緣故被延宕,臧克家后來在弔唁茅盾的憶舊文章中說起此事:“壽誕近了,有的同道跑來對我說:‘此刻的情形下,我們這么搞,生怕分歧適吧?’我一想,就有點搖動了。”,在另一篇悼念何其芳的文章中,臧克家有更為詳盡的論述:

那時恰是“四人幫”衝擊讒諂老干部,毒焰熾烈,炙手可熱的時辰。有位老同道來訪,談及宴會的事,他說:“在此刻情形底下,不太適合。此刻在飯館里吃頓飯,豈易言哉!誰宴客,他們要陳述,請哪些人,也要陳述!有些情形你是了解的,靖華同道在陜西國民出書社出本舊作《春城飛花》也要清查一番,國民文學出書社重版了賀敬之同道的《放歌集》,被判以‘不甘寂寞,急于復出’罪名,把賀敬之同道弄到石景山鋼鐵廠往休息改革……不要由於一時酣暢,惹出年夜費事來,我看,以后看機遇再說吧。”

我感到這話說得有理,本身心里也正在遲疑。一全國午,其芳來了,我把這看法告知了他。他說:“很對,很對,我也這么想。十二個‘老威望’聚在一路,是不是想要造反呀!”他用熱忱激怒的聲調,把這兩句火辣而又風趣的話從口里吐出來,緊接著是其芳式的哈哈年夜笑。

現在來看,臧克家的掛念無可厚非,這般罪惡也非其所能承當,同時其兢兢業業也可見一斑,如茅盾曾同阮章競信中曾說起一事:“那首讀《稼軒詞》承您謬贊,甚忸捏。七三年寫后應臧克家索字,就寫了這首詩作為小屏條給他。他不敢掛,只把一首七律(在蕭邦之家聽彈奏有感)裱了掛出外”。公然的祝壽聚首只得作罷,臧克家與姚雪垠亦按約登門祝壽,其余老友皆以賀信或作祝壽詩以表賀忱,但茅盾生辰當日的家宴仍照常停止。茅盾于1976年6月27日與7月1日分辨致信表弟陳瑜清和表侄女陳慧英,邀約于7月4日下戰書至家中一敘,共進晚餐。當日下戰書,茅盾一家六人同表弟陳渝清、表侄女陳慧英、伍禪佳耦及其小女兒阿玲共聚賀茅盾八十壽,陳瑜清受老同窗黃源所托傳達祝辭:

雁老于7月4日為八十年夜壽,請你代致敬意,祝他長命。他在1921年掌管改革《小說月報》,我便是讀者之一。30年月我也在他家里,獲得他的攙扶,與魯迅師長教師接上任務關系。近年來,雖未通消息,而對他的早年教誨,未嘗一日或忘也。總之,當此八十年夜壽之際,請代為深深表現敬意,拜托拜托。

相較1945年6月重慶文藝界由郭沫若、葉圣陶、老舍等為茅盾五十誕辰所倡議的範圍巨大(約七八百人餐與加入)的慶賀運動,其八十誕辰難免枯寂。那時《新華日報》和延安《束縛日報》都專題報道了慶賀會盛況,尤其是《束縛日報》1945年7月9日第四版的長篇報道中頗具隱喻意味的論述:“像戈壁一樣熾烈的處所,能有如許一個濟濟一堂的高興的會議,那是很不不難的事”,彼時彼刻恰這般時此刻,兩絕對讀更有一種汗青延綿與時局更迭的驚惶之感,正如重慶的五十壽宴之盛況為時局所需,那么其八十壽宴亦為時局所抑。

1977年,臧克家又“卷土重來”,于2月2日、6月21日及6月27日持續致信茅盾,保持要本身做東為茅盾“補壽”并賀曹靖華八十誕辰,茅盾推脫不外便聽任設定并事無巨細地吩咐了以往胡愈之宴客的通例(為各家司機設定飯菜)和葉圣陶眼疾等事。6月27日信中,臧克家同茅盾、曹靖華商定“7月4日下戰書6時半”于“珠市口西街豐澤園”相聚,略有分歧之處是給茅盾的信中附有一份名單:

擬約請餐與加入宴會的同道:

葉圣陶姚雪垠 馮 至

何其芳唐 弢 張光年

嚴文井李何林 葛一虹

連我共十二人

請勿別傳,恐有變更。

1976年臧克家張羅壽宴時也曾擬定一份聚首名單,同這份名單之收支尚不成考,據《父親茅盾的暮年》一書中所錄名單,則同于1977年6月27日致茅盾信中所示,并且供給了一條線索:“名單華夏定有馮雪峰,遺憾的是他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底不幸病逝了”,此說能否確實應存疑。查《馮雪峰年譜》,1975年3月13日實施左上肺全葉切除手術,出院后居家療養,年末癌細胞分散,病情好轉,他的病情老友皆曉,在此情形下仍邀其赴宴分歧道理。葉圣陶曾于1975年10月30日看望馮雪峰,“當日雪峰頗見憔悴,發音作啞,不料即此次為最后之晤談矣”,1976年2月16日下戰書,葉圣陶、茅盾、胡愈之等老友餐與加入了馮雪峰悲悼會,其日誌寫道:

下戰書兩點半,附胡愈老之車,與至善同餐與加入馮雪峰之悲悼會。碰見熟人不少。悲悼會只要“默哀”,無有“致悼詞”之節目。回途中問愈老。愈老言雪峰系解雇出黨者,今次舉辦悲悼會,尚是文學出書社反復會商,呈報批準者。不致悼詞與不登報紙,蓋皆會商后所作之決議也。

這是葬禮與壽宴并行不悖的年代。1977年6月28日,葉圣陶、茅盾、曹靖華、胡愈之、臧克家、張光年、李何林等餐與加入了阿英的悲悼會,7月4日晚,十二人踐約而至豐澤園,葉圣陶與姚雪垠同往,嚴文井接張光年共至,臧克家曾在回想文章中記敘了聚首當晚的情況及氣氛:“大師碰杯而立,為黨中心一擊而打垮了四兇慶祝;為茅盾、靖華兩位長者安康慶祝。”,葉圣陶在日誌中說:“大師傾慕泛論,童言無忌”,茅盾亦感念老友們歡聚之可貴,而張光年似乎興趣不高,其日誌僅記“閒談,喝了些酒”。此時張光年已在國度出書局王匡、王子野的支撐下開端主管《國民文學》。7月1日下戰書,張光年造訪劉白羽,“飯后就任務題目征求他的看法,也把羅蓀來信給他看了。他以為任務設定已成定局,應該幫王匡同道把文藝抓起來,起首抓《國民文學》”,似乎張光年此時仍為任務設定之事所遲疑與困擾,4日席間張光年亦談及其為掉眠所累,日誌中也有起夜服用安寧片的記載。雖同聚一席,分歧的汗青遭際與實際地位所折射出的小我心情略見一斑。別的,臧克家在回想中還有一個汗青細節值得一提,“下樓之后,唐弢同道拍了我一下,說:‘你向擺佈邊了解一下狀況。’一看,有好幾位武裝同道站在那里。唐弢同道說:‘這是為沈老來的呵’。”此時沈雁冰(茅盾)作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可見已然恢復了職級待遇及響應的安保任務。壽宴后第20天,也即7月24日何其芳因胃癌忽然長眠,葉圣陶給俞平伯的信中道:“其芳君于本月四日共餐,為克家所招,與雁冰靖華祝壽。僅逾二旬,遽傳在世,良為惘然”,1977年8月4日諸位老友又重聚北京八寶山反動公墓會堂,數百人的吊唁聲勢使得何其芳的悲悼會浮現出不平常的氣味,浩繁吊唁者在“文革”后的初度相會便始于此,如周揚、林默涵、夏衍一周前才被宣布了“審查結論”,此中身在江西豐城鋼鐵廠的林默涵更是聞訊后持文學所訃告函從省委組織部告假返京,夏衍也曾回想本身同李健吾在悲悼會上相見的情況:

我們再次相見,是在1977年的何其芳的悲悼會上,那時,我的“題目”還沒有做出“結論”,往餐與加入悲悼會的時辰還拄著雙拐,這是我“文革”以后第一次在公共場所出面,人們都用詫異的目光凝視著我。而他卻從人群中擠出來,牢牢地握住我的手,注視了一會之后,只說了一句:‘見到你,太興奮了!’他照舊是那樣豪邁、開朗,涓滴不把我看成“不成接觸的人”。我鼻子有點發酸,這種友情其實是太寶貴了。

正如一位親歷者所言,這是一次為了“聚首”的離別。

四、余論:時期變遷下的文人聚首

本文所論及之“聚首”重要是新時代前夜京城文人以祝壽為名義的話舊運動,此外還有韋韜、陳小曼在《父親茅盾的暮年》中說起的1975年豐澤園聚首以及臧克家憶舊文章中所涉1974年4月胡愈之所召集的豐澤園聚首,但因無其他資料佐證故難以考敘,而臧克家在文中所說起的汗青細節是有跡可循的:“沈茲九同道用手勢把我召喚到她的跟前,興奮而又帶點奧秘地小聲向我私語:‘你看明天茅盾如何?’這突如其來的‘怪’問,使我有點受驚。我把頭一仰,恰似突然想起了什么似地答覆說:‘希奇,我看他明天神情奕奕,年夜異往常!’她笑了笑說:‘我告知你吧,組織上曾經告訴了他,“人年夜”有他,不日就見報了’。”1973年9月,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李金德“文革”后第一次家訪茅盾,代表組織告訴茅盾被選為第四屆全國人年夜代表且四屆人年夜將在年末召開,同時伴侶來信也告訴上海補選的人年夜代表中有沈雁冰、葉圣陶、胡愈之等人;另據茅盾1973年11月22日致表弟陳瑜清信所言:“至于四屆人年夜代表事,我是中心提出由上海協商選舉的,五十五人之一。此五十五人都是住在北京的,但由上海市選出,作為上海代表。胡愈之、葉圣陶同等在此列”。查《上海國民代表年夜會志》:“1973年9月,市反動委員會又一次協商經由過程上海市的四屆人年夜代表名單,昔時四屆全國人年夜會議仍未召開”,另查王伯祥1973年10月15日日誌:“九時,圣陶來,知伊仍連任四屆人代代表,雁冰亦仍預選也”,盡管昔時四屆全國人年夜未能召開,但茅盾“叛徒”題目卻也就不了了之了,也停止了三年“靠邊站”的汗青。1974年10月11日中共中心收回《關于在比來時代召開第四屆全國國民代表年夜會》和《關于四屆全國人年夜代表題目》的告訴,上海市在1973年9月會議的基本上協商了全國人年夜代表名單。1975年1月13—17日召開了第四屆全國人年夜一次會議,據《國民日報》1975年1月19日所示,茅盾被選為第一次會議主席團成員。故此,依據現有資料及高低文語境,臧克家此地方記之聚首時光應在1973年9月—1974年末。

關于文人聚首,金韻琴1975年在茅盾家做客時曾聽其回想“束縛前”文藝界伴侶的聚首情形:

他說菜館有良多有名的幫派,福建廣東是一幫,四川湖南又是一幫。京菜底本是山東菜。他和一些文藝界的伴侶們,曾在束縛前的上海息爭放后的北京,到各幫館子往會餐、吃特點。鄭振鐸是福建人,他的岳父是年夜本錢家——福建人高夢旦,也就是商務印書館的司理。高家是個名門大師,他家有個廚子頭,出來開了菜館。束縛前,想吃福建菜,就請他先打個德律風往預訂,如許,菜就特殊豐盛、道地。

鄭振鐸30年月的一篇散文《宴之趣》中曾動情地回想這段舊事:

別一個宴之趣,是我們近幾年所經常領略到的,那就是聚集了好幾個無所不談的伴侶,全座沒有一個生面貌,在隨便地喝著酒,吃著菜,上全國地地談著。有時說著很輕妙的話,說著很可失笑的話,有時是如火如劍的衝動的話,有時是深切的論學談藝的話,有時是隨便地取笑著,有時是面紅耳熱地辯論著,有時是高深的幻想在我們的辯才上觸著,有時是愛情的遇合與家庭的與小我的出身使我們談個不休。每小我都把他的氣度光禿禿地袒開了,每小我都把他的歷來不願給人看的面貌顯顯露來了;每小我都談著,談著,談著,只要更高興地談著,絕不感到“倦怠”是怎么一個樣子。酒是喝得干了,菜是曾經沒有了,而他們卻仍是談著,談著,談著。阿誰處所,即便是很鬧熱熱烈繁華的,歷來所不愿意多坐的,而這時大師卻都忘卻了這些事,只是談著,談著,談著,沒有一小我愿意先說起離別的話。要不是為了戒嚴或家庭的號令,竟不會有人想走開的。固然這些閑談都是零碎之至的,都是有意味的,而我們卻已在其間獲得宴之趣了。實在在這些閑談中,我們是不時可發明很多珠寶的,大師都相互受著影響,大師都更進一個步驟清楚他的錯誤,大師都可以從那里獲得些教益與好處。

“再喝一杯,只需一杯,一杯。”

“不,不克不及喝了,其實的。”

不會飲酒的人常常如許地被逼迫著而喝了過量的酒。面部紅紅的,映在燈光之下,是歷來所未有的壯美的豐采。

“圣陶,干一杯,干一杯。”我往往舉起杯來對著他說,我是很愛好一口一杯地飲酒的。

“漸漸地,不要如許快,飲酒的興趣,在于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在于‘干杯’。”圣陶對抗似的說,但是終于他是一口干了,一杯又是一杯。

連不會飲酒的愈之、雁冰,有時,竟也被我們逼迫干了一杯。于是大師哄然年夜笑,是收回于心之盡底的笑。

這即30年月上海文藝界及出書界同報酬交通業內新聞及聯絡情感,便以“禮拜會餐會”的方法召集世人,茅盾在《我走過的途徑》中有所記敘:“這是誰建議的曾經記不得了,有十一二小我,每周會餐一次,輪番做東,每人每次出一塊錢,做東的出兩塊錢。如許共有十二三塊錢,那時就能辦一桌很好的酒菜了。所以我們就挑上海的名餐館輪番著一家一家吃曩昔。餐與加入的人,記得有鄭振鐸、傅東華、葉圣陶、胡愈之、夏丏尊、徐調孚、陳看道、黃伯祥(應為王伯祥——引者注)等。在餐桌上大師相互交流上海政文各界的“諜報”,尤其是出書界、文藝界的新聞,也處理一些出書編纂上的事務。”

后來在茅盾與馮雪峰的組織下,1937年上海文藝界的右翼青年作家也曾采取如許的方法相互聯絡在一路,即一種不以吃飯為目標并帶有沙龍性質的名為“月曜會”的同人聚首,“大師隨意放言高論地聊,從國際國際的政治情勢,文壇意向,文藝思潮,小我見聞,以致在座的某位作家的某篇新作,都可以談”。1949年之后,文聯及作協等機構的成立代替了“同人集團”的效能,會餐會等文明沙龍性質的運動也能夠被視為某種“越軌”,如艾蕪曾在回想茅盾的文章中說起新中國成立后茅盾曾一度組織過這種作家聚首:

他愛好和年青的作家一道聚談,記得在束縛后的北京,他也提議過會餐談判,只行一次,坐了三桌人。沒有采取以前撇蘭的情勢,不知是他付的錢,仍是作家協會付的。總之,所需支出年夜一點,沒有持續下往。后來,他又提議舉辦夜間的茶會和春節的團圓會,他那餐與加入會時的高興神色,仿佛仍是昨天的情形似的。

足見“新的時期”已然不具有舊時的前提,而新時代前夜北京老年文人群體以祝壽為名義的聚首運動,似乎有“重溫”昔時上海灘之舊夢的“眉目”,但也僅是時局轉圜階段臨時的性命蹤影。此外,“豐澤園飯莊”作為他們運動的重要據點,在“文革”中其牌匾曾作為“四舊”被砸爛,后更名為“民眾餐廳”及“東風飯店”,直至1972年4月在姬鵬飛因招待外賓的干涉下,才恢復了“豐澤園飯莊”的老字號。

以上對新時代前夜京城老年文人群體的“聚首”的汗青考核與史料爬梳,意在以一種以點帶面的方法剖開被“年夜汗青”論述所掩蔽的日常生涯史,同時也勾連起生平業績與交游細節,將良多看似并不相關之資料并置于一處,力在浮現出更為坦蕩的汗青視野及豐盛鮮活的汗青細節。諸多心路過程是難以載諸文字的,但那些“汗青的細節”仍足以折射出汗青中人面臨實際時的決定與舉動,以及在“活動”余威猶在時,一種重建人與人“正常”來往的盡力。同時,新時代前夜這種以“祝壽”為名的聚首所浮現出的汗青癥候性對于重審新時代前夜的汗青與文學的睜開,供給了一個頗有興趣味的“不雅測點”,并激發對汗青細節的進一個步驟探討。

分類:未分類

搶先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由 Compete Themes 設計的 Author 佈景主題